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的概念與目標
一、會計的概念與特征
二、會計的對象與目標
第二節 會計的職能與方法
一、會計的職能
二、會計核算方法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二、會計基礎
第四節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質量要求
一、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第五節 會計準則體系
一、會計準則的構成
二、企業會計準則
三、小企業會計準則
四、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第二章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含義與分類
二、會計要素的確認
三、會計要素的計量
第二節 會計等式
一、會計等式的表現形式
二、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第三章 會計科目與賬戶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科目
一、會計科目的概念與分類
二、會計科目的設置
第二節 賬戶
一、賬戶的概念與分類
二、賬戶的功能與結構
三、賬戶與會計科目的關系
第四章 會計記賬方法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記賬方法的種類
一、單式記賬法
二、復式記賬法
第二節 借貸記賬法
一、借貸記賬法的概念
二、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結構
三、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四、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對應關系與會計分錄
五、借貸記賬法下的試算平衡
第五章 借貸記賬法下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
第二節 資金籌集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所有者權益籌資業務
二、負債籌資業務
第三節 固定資產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征
二、固定資產的成本
三、固定資產的折舊
四、賬戶設置
五、賬務處理
第四節 材料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材料的采購成本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五節 生產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生產費用的構成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六節 銷售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七節 期間費用的賬務處理
一、期間費用的構成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八節 利潤形成與分配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利潤形成的賬務處理
二、利潤分配的賬務處理
第六章 會計憑證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憑證概述
一、會計憑證的概念與作用
二、會計憑證的種類
第二節 原始憑證
一、原始憑證的種類
二、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
三、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原始憑證的審核
第三節 記賬憑證
一、記賬憑證的種類
二、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記賬憑證的審核
第四節 會計憑證的傳遞與保管
一、會計憑證的傳遞
二、會計憑證的保管
第七章 會計賬簿
【基本要求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賬簿概述
一、會計賬簿的概念與作用
二、會計賬簿的基本內容
三、會計賬簿與賬戶的關系
四、會計賬簿的種類
第二節 會計賬簿的啟用與登記要求
一、會計賬簿的啟用
二、會計賬簿的登記要求
第三節 會計賬簿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一、日記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二、總分類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三、明細分類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四、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
第四節 對賬與結賬
一、對賬
二、結賬
第五節 錯賬查找與更正的方法
一、錯賬查找方法
二、錯賬更正方法
第六節 會計賬簿的更換與保管
一、會計賬簿的更換
二、會計賬簿的保管
第八章 賬務處理程序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賬務處理程序概述
一、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與意義
二、賬務處理程序的種類
第二節 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一、一般步驟
二、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三節 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一、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
二、一般步驟
三、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四節 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一、科目匯總表的編制方法
二、一般步驟
三、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九章 財產清查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產清查概述
一、財產清查的概念與意義
二、財產清查的種類
三、財產清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節 財產清查的方法
一、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
二、實物資產的清查方法
三、往來款項的清查方法
第三節 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一、財產清查結果處理的要求
二、財產清查結果處理的步驟與方法
三、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第十章 財務報表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報表概述
一、財務報表的概念與分類
二、財務報表編制的基本要求
三、財務報表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與作用
二、資產負債表的列示要求
三、我國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一般格式
四、資產負債表編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概念與作用
二、利潤表的列示要求
三、我國企業利潤表的一般格式
四、利潤表編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總論
【基本要求】
1. 了解會計的概念
2. 了解會計對象
3. 了解會計目標
4. 了解會計準則體系
5. 了解會計的核算方法
6. 了解收付實現制
7. 熟悉會計的基本特征
8. 熟悉會計的基本職能
9. 掌握會計基本假設
10. 掌握權責發生制
11. 掌握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的概念與目標
一、會計的概念與特征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單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統稱。未特別說明時,本大綱主要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介紹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
會計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企業的會計工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會計的基本特征
會計的基本特征有:(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2)會計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5)會計采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三)會計的發展歷程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發展并不斷得到完善。其中,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二、會計的對象與目標
(一)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具體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即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
(二)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也稱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準,即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第二節 會計的職能與方法
一、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具有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項基本職能和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拓展職能。
(一)基本職能
1.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又稱會計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監督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檢查。會計監督是一個過程,它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二)拓展職能
會計的拓展職能主要有:(1)預測經濟前景;(2)參與經濟決策;(3)評價經營業績。
二、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是指對會計對象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所采用的各種方法。
(一)會計核算方法體系
會計核算方法體系由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
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專門方法構成。它們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確保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二)會計循環
會計循環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驟反復運行的會計程序。從會計工作流程看,會計循環由確認、計量和報告等環節組成;從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看,會計循環由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組成。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的起點。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即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
二、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一)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或應收應付制,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和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的標準,合理確認當期損益的一種會計基礎。在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
(二)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以及部分行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由財政部在相關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
第一章 總論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的概念與目標
一、會計的概念與特征
二、會計的對象與目標
第二節 會計的職能與方法
一、會計的職能
二、會計核算方法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二、會計基礎
第四節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質量要求
一、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第五節 會計準則體系
一、會計準則的構成
二、企業會計準則
三、小企業會計準則
四、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第二章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要素
一、會計要素的含義與分類
二、會計要素的確認
三、會計要素的計量
第二節 會計等式
一、會計等式的表現形式
二、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第三章 會計科目與賬戶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科目
一、會計科目的概念與分類
二、會計科目的設置
第二節 賬戶
一、賬戶的概念與分類
二、賬戶的功能與結構
三、賬戶與會計科目的關系
第四章 會計記賬方法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記賬方法的種類
一、單式記賬法
二、復式記賬法
第二節 借貸記賬法
一、借貸記賬法的概念
二、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結構
三、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
四、借貸記賬法下的賬戶對應關系與會計分錄
五、借貸記賬法下的試算平衡
第五章 借貸記賬法下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
第二節 資金籌集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所有者權益籌資業務
二、負債籌資業務
第三節 固定資產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固定資產的概念與特征
二、固定資產的成本
三、固定資產的折舊
四、賬戶設置
五、賬務處理
第四節 材料采購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材料的采購成本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五節 生產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生產費用的構成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六節 銷售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七節 期間費用的賬務處理
一、期間費用的構成
二、賬戶設置
三、賬務處理
第八節 利潤形成與分配業務的賬務處理
一、利潤形成的賬務處理
二、利潤分配的賬務處理
第六章 會計憑證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憑證概述
一、會計憑證的概念與作用
二、會計憑證的種類
第二節 原始憑證
一、原始憑證的種類
二、原始憑證的基本內容
三、原始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原始憑證的審核
第三節 記賬憑證
一、記賬憑證的種類
二、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
三、記賬憑證的填制要求
四、記賬憑證的審核
第四節 會計憑證的傳遞與保管
一、會計憑證的傳遞
二、會計憑證的保管
第七章 會計賬簿
【基本要求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賬簿概述
一、會計賬簿的概念與作用
二、會計賬簿的基本內容
三、會計賬簿與賬戶的關系
四、會計賬簿的種類
第二節 會計賬簿的啟用與登記要求
一、會計賬簿的啟用
二、會計賬簿的登記要求
第三節 會計賬簿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一、日記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二、總分類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三、明細分類賬的格式與登記方法
四、總分類賬戶與明細分類賬戶的平行登記
第四節 對賬與結賬
一、對賬
二、結賬
第五節 錯賬查找與更正的方法
一、錯賬查找方法
二、錯賬更正方法
第六節 會計賬簿的更換與保管
一、會計賬簿的更換
二、會計賬簿的保管
第八章 賬務處理程序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賬務處理程序概述
一、賬務處理程序的概念與意義
二、賬務處理程序的種類
第二節 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一、一般步驟
二、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三節 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一、匯總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
二、一般步驟
三、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四節 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一、科目匯總表的編制方法
二、一般步驟
三、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的內容
第九章 財產清查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產清查概述
一、財產清查的概念與意義
二、財產清查的種類
三、財產清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節 財產清查的方法
一、貨幣資金的清查方法
二、實物資產的清查方法
三、往來款項的清查方法
第三節 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一、財產清查結果處理的要求
二、財產清查結果處理的步驟與方法
三、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第十章 財務報表
【基本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財務報表概述
一、財務報表的概念與分類
二、財務報表編制的基本要求
三、財務報表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與作用
二、資產負債表的列示要求
三、我國企業資產負債表的一般格式
四、資產負債表編制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利潤表
一、利潤表的概念與作用
二、利潤表的列示要求
三、我國企業利潤表的一般格式
四、利潤表編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總論
【基本要求】
1. 了解會計的概念
2. 了解會計對象
3. 了解會計目標
4. 了解會計準則體系
5. 了解會計的核算方法
6. 了解收付實現制
7. 熟悉會計的基本特征
8. 熟悉會計的基本職能
9. 掌握會計基本假設
10. 掌握權責發生制
11. 掌握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考試內容】
第一節 會計的概念與目標
一、會計的概念與特征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單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統稱。未特別說明時,本大綱主要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介紹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
會計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一項重要的管理工作。企業的會計工作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會計的基本特征
會計的基本特征有:(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2)會計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5)會計采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三)會計的發展歷程
會計是隨著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發展并不斷得到完善。其中,會計的發展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二、會計的對象與目標
(一)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具體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即資金運動或價值運動。
(二)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也稱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準,即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第二節 會計的職能與方法
一、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具有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項基本職能和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拓展職能。
(一)基本職能
1.核算職能
會計核算職能,又稱會計反映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監督職能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檢查。會計監督是一個過程,它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二)拓展職能
會計的拓展職能主要有:(1)預測經濟前景;(2)參與經濟決策;(3)評價經營業績。
二、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是指對會計對象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所采用的各種方法。
(一)會計核算方法體系
會計核算方法體系由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
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專門方法構成。它們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確保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二)會計循環
會計循環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驟反復運行的會計程序。從會計工作流程看,會計循環由確認、計量和報告等環節組成;從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看,會計循環由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等組成。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的起點。
第三節 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
一、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即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
二、會計基礎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一)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或應收應付制,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和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的標準,合理確認當期損益的一種會計基礎。在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
(二)收付實現制
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準,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以及部分行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由財政部在相關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