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時事熱點,雄安新區的設立,人民的名義,白百何出軌,美聯航打人事件等這些熱點,成為人們茶思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那么對于這些熱點,對于18年二戰考研的學生來說便是一個個時事政治熱點,那么針對這些熱點便成為了一道道可能成為的二戰考研政治的考點。對于今年大熱的共享單車,對于它的一些相關內容有一定大的幾率會出現在18考研的政治試卷上,對于二戰考研的學生來說這都是應該密切關注的問題,鄭州一帆考研的王老師來為大家講解下“共享單車”折射了哪些二戰考研政治的考點呢?下面從各個角度進行解析:
二戰考研政治——馬原理角度
首先看看共享單車反映的馬原理相應的內容,可以從聯系和發展的角度分析一下,聯系和發展是馬原理的兩大特征。共享單車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方便,但是有的共享單車被有的人損壞了,損壞的共享單車別人不能用了,同樣的損壞車子的人也不能用,因為事物是聯系的。聯系和發展。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聯系的特點之一是具有普遍性。即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之中。
共享單車的火爆也體現了社會事物發展的原理。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如OFO的互聯網共享單車就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出現。所以說,共享單車是社會不斷發展的產物。
二戰考研政治——毛中特角度
倡導共享單車是踐行低碳出行的理念,做到低碳出行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少受污染,這方面從理論上可以對應到毛中特的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社、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主動保護自然,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健康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共享單車的流行正式體現了生態文明新理念。
二戰考研政治——思修角度
隨著共享單車的逐步普及化,在共享單車帶來便利的同時,破壞共享單車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占為己有、惡意破壞、改裝兜售、亂停亂走,并非所有共享單車都“共享”了。這就要求大家加強個人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個人品德的養成既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自覺性,采取正確有效的道德修養方法,也要自覺向道德模范學習。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即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會和諧穩定的起碼的道德要求,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所以要加強個人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是共享單車能夠健康有序發展。
鄭州一帆考研溫馨提示:距離2018考研還有249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最好的青春做值得的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