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2號,以下簡稱《通知》)。這份只有1200多字的《通知》,將會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在職研究生教育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對《通知》從多個方面進行解讀,以期對研究生招生單位和考生的決策提供幫助。文章的第二至第四部分主要針對碩士研究生層面進行分析,第五部分針對博士研究生層面進行分析。
主要結論:
1、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將成為在職人員報考的主流。
2、在職人員報考研究生將面對更大的挑戰性。
3、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旅游管理、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將成為在職人員報考比較熱門的五個專業碩士學位。
4、2017年將是學費較低的一年,今后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費會大幅上調。
5、在職人員報考博士研究生的難度將大幅提高。
一、相關概念的明析
要搞清楚《通知》可能產生的影響,首先需要對四組概念做出明確的剖析。
1、單證研究生和雙證研究生。
這是兩個廣泛存在于社會,但在正式文件中很少出現的概念。單證研究生,是指通過每年10月份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入學,完成研究生學業后,只頒發學位證書沒有畢業證書的研究生。其學位是碩士學位,但學歷仍是本科或專科。雙證研究生,是指通過每年12月份全國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入學,完成研究生學業后,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研究生。單證研究生全部是邊工作邊學習的在職人員。雙證研究生的大部分是脫產學習的研究生,但也有一部分是在職學習。
2、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通知》的關鍵點是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進行了明確界定。
就這一點來說,《通知》將在我國研究生教育歷史上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在此之前,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定義:雙證研究生就是全日制的,單證研究生就是非全日制的。這樣一種定義,在社會認知上產生了很大的困擾。例如,同樣是邊工作邊攻讀MBA,有人是全日制的,有人是非全日制,以至于普通大眾把在職研究生、脫產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混淆,很多高校教師也搞不明白。這次《通知》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進行了明確界定:“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年限內,全脫產在校學習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國家研究生招生規定,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國家承認的其他入學方式,被具有實施研究生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錄取,在基本修業年限或者學校規定的修業年限(一般應適當延長基本修業年限)內,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這一界定實現了與國際慣例接軌,全日制和國外的“full time”(中文可以理解為全脫產,全職的)對應,非全日制和國外的part time(中文可理解為在職的,兼職的)對應。
3、脫產研究生與在職研究生。
這是兩個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概念,原來由于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界定不明確,“脫產”和“在職”就成為人們區分不同研究生類別最簡單的標準。《通知》中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試招生依據國家統一要求,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招生簡章須明確學習方式、修業年限、收費標準等內容。考生根據國家招生政策和培養單位招生簡章自主報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這意味著,從2017年開始,存在了十幾年的,每年10月份舉行“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全國聯考”,將取消,所有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都將于每年12月份下旬統一進行。這也意味著無論考生是應屆本科畢業生,還是在職人員,在研究生錄取時將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在職研究生和脫產研究生這一對概念,因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這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完全重合,將會逐步淡出社會話語體系。
4、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區分,是基于學習方式的不同。學術學位(academic degree)和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的區分,則是基于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差異。學術學位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而專業學位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際上是發軔于在職研究生教育。國務院學位辦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批準設置工商管理碩士(MBA)、法律碩士、教育碩士等少數幾個專業學位,主要面向在職人員報考。后來發展到近20種專業學位時,招生對象仍然是以在職人員為主。以2011年為例,該年度全國共招收在職研究生13.4萬人,其中95.7%是專業學位。以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則是2010年之后的事。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專業學位在職人員攻讀比例偏大、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比例偏小,因此要大力開展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我國2010年開始減少學術學位碩士,減少的名額用以增加專業學位碩士。“十二五”的計劃是到2015年實現學術學位碩士與專業學位碩士各占50%的目標。西方國家專業學位碩士占到總碩士的比例通常在70%-80%,因此我國未來的發展目標很可能是三七開,學術學位研究生占到30%,專業學位研究生占到70%。學術學位授權點按學科設立,而專業學位授權點則另外單獨設立。當前,我國設置的專業學位碩士39種。
綜上所述,《通知》發布后,我國碩士研究生理論上將有全日制學術學位、非全日制學術碩士、全日制專業學位、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四種類型。但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學術學位的培養目標限制,再加上在國家大力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大背景下,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標相對有限,所有高校一般不會在碩士層面設置非全日制學術學位。這必然導致:想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考生,只能選擇“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因此,《通知》發布后,受影響最大的碩士研究生類型是非全日制專業學位,而受影響最大的人群則是在職人士。
二、對學歷證書與學位證書的影響
在《通知》下發前,存在單證研究生和雙證研究生的區別。社會上也伴隨著產生了一種認知:雙證研究生比單證研究生的含金量要高一些。《通知》中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時,所在高等學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根據其修業年限、學業成績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給相應的、注明學習方式的畢業證書;其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可以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證書。”也就是說,在2016年12月1日后錄取的研究生理論上都有可能獲得雙證——畢業證和學位證。
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證書,在形式上會有細微差別。《通知》中明確規定畢業證書上要注明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證書上要有“全日制學習”字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證書上要有“非全日制學習”字樣。學位證書則跟以前一樣,不會注明學習方式,但能夠明確區分出是學術學位還是專業學位。
以上差異僅僅是形式上的差異,對兩種證書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沒有影響。《通知》中明確規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法律地位和效力等同,不等于實際地位和效力也等同。由于以往在職研究生教育的文憑有點泛濫,社會對在職研究生教育的負面評價較多,認可度不高,帶有“非全日制學習”字樣的畢業證書,在短期內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過去這種負面評價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統籌之后,呈泛濫之勢的在職人員研究生文憑會大大減少,加上入學選拔考試門檻的提高、大批應屆本科畢業生接受非全日制培養,非全日制文憑的含金量必然超過以往的在職研究生文憑。至于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于兩類證書認同是否能達到完全等同的程度,需要時間去證明,這取決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能否真正做到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統一標準”、“同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