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TA含義
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英文名稱為“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為MTA。是為適應我國旅游業發展對旅游管理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特設置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二、MTA歷程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提出 “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41號文件的發布被社會各界一致認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旅游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旅游業由傳統的服務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支柱產業,這對旅游業的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業的發展中,旅游人才始終是旅游發展的第一資源。到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接待人數將達到35億人次,旅游業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別能滿足現代服務業標準的旅游高端人才異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養與開發工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也鮮明提出了人才開發要高端引領的指導方針。在此背景下,國家教委設立了新的旅游類的專業碩士學歷——旅游管理碩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簡稱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并在未來愿意從事旅游業工作的人員,其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旅游職業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敢于挑戰現代旅游業跨國發展的的高級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設立為中國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養由過去的企業內部培養,發展到了學院正規專業化培養的新階段。
2010年9月,我國第一批共有57所高校獲得了旅游管理專業碩士(MTA)授予權。2012年位于海南省的瓊州學院獲得授予權,成為第58所開辦MTA的院校。MTA招生對象為有工作經驗的在職人員,要求專科畢業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畢業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碩士博士畢業有兩年或兩年以上工作經驗。應屆本科生不允許報考。MTA報考人員要通過每年1月份國家進行的MBA聯考。MTA與MBA考生的考試內容相同,均參加MBA聯考,在報考時選擇MTA。MTA學員可以選擇脫產或者在職進行學習,脫產學習時間為2年,在職學習時間一般比脫產學習時間多一年。MTA學員畢業后,通過論文答辯,可以獲得國家正式的碩士學位證和碩士畢業證。
三、政府政策
目前,我國MTA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國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2010年10月下旬,國家旅游局將成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行業指導委員會,王志發副局長將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由此可見,國家旅游局領導對MTA的發展高度重視,希望能夠借助MTA的平臺,開發中國高端旅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2010年9月25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旅游人才發展研究院、北京旅游發展研究基地聯合舉辦的“中國旅游高端人才培養與MTA項目實施研討會”在北京國際飯店隆重召開。來自國家教育部,國家旅游局,各地市旅游局的政府官員,各旅游相關行業協會的負責人以及來自國內知名旅游企業的企業家們共計100余人參會,大家就MTA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智慧碰撞。
四、MTA培養目標
1、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
2、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
3、培養創業創新能力和旅游職業素養;
4、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能力;
5、掌握旅游基本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及技能;
6、熟悉旅游業務實際,具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7、能夠勝任現代旅游業與相關行業實際工作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旅游管理專門人才。
五、MTA基本要求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
2、掌握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具備從事旅游領域管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識、專業思維、實踐能力與實施技巧。
3、具備開放的國際化視野,能夠引領特定行業某一領域的創新發展。
4、具備旅游業及相關行業的管理技能,能夠開發潛在資源,創造綜合效益。
5、具備前瞻性的戰略思維能力,能夠把握旅游業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現象,解決旅游運行中出現的關鍵問題。
六、設置方案
1、為適應我國旅游業發展對旅游管理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特設置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2、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英文名稱為“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英文縮寫為MTA。
3、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掌握旅游基本理論知識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業務實際,具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能夠勝任現代旅游業實際工作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旅游管理專門人才。
4、旅游管理碩士的課程設置要充分反映旅游管理實踐領域對專門人才的知識與素質要求,突出旅游業關聯性強、輻射面廣和構成復雜的特點,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專業見習與實習等方法。
5、旅游管理碩士的培養過程須突出旅游管理實踐導向,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時間不少于半年。
6、旅游管理碩士專任教師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重視吸收來自旅游管理實踐領域的專業人員承擔專業課程教學,構建“雙師型”的師資結構。
7、學位論文須與旅游管理實踐緊密結合,體現學生運用旅游管理及相關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旅游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類型可以是專題研究、調查分析報告、個案研究、政策研究或項目設計研究等。學位論文答辯形式可多種多樣,答辯成員中須有旅游管理實踐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8、修滿規定學分、完成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并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9、積極推進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與旅游管理類職業資格考試的有效銜接。
10、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由經國家批準的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授予。
11、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證書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印制。
七、MTA培養方式
(一)提倡高等院校與旅游產業部門、科研機構和相關企事業等單位聯合培養。結合旅游業實際情況和特點,培養方式可靈活多樣。
(二)采用開放式、多元化的師資配備。聘請國內外知名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與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為研究生授課。所聘請的教師不僅具有在旅游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的學習和研究經歷并擁有較高的學歷,同時還應當具有為國內外一流旅游企業、政府及行業協會擔任顧問等或管理咨詢的經驗。還可聘請來自國內外知名旅游企 業的領軍人物、資深高管人員、旅游行政管理人員為研究生授課。
(三)采用啟發式與研討式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實際應用,重視培養研究生的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中國旅游業發展實際中的案例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堂討論引導研究生進行創造性思考。
(四)加強實踐環節。對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實習要有明確要求,并考核成績。實習形式要根據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做多種安排。
(五)學習成績應以考試(包括口試)、作業、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專題報告、文獻閱讀等方面綜合評定。應聘請實務部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講課或開設講座。成立導師組,采取集體培養與導師個人負責相結合的指導方式。導師組應吸收旅游實務部門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高級管理職位的人員參加。